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省林科院重要水源地林分结构优化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来源:    作者:刘丽婷    时间:2025-08-12 09:32    点击数:
字号:【

近日,省林科院珍贵树种团队立足江西省生态示范省建设需求,针对重要水源地林分“生态安全-提质增效”协同目标取得重大突破,其研发的“评价-决策-实施”全链条技术获三项发明专利授权,标志着在生态敏感区林分结构优化领域实现技术体系创新。

此次授权的三项发明专利覆盖低效及退化林分提质增效改造全流程关键环节,形成有机整体。其中:

一种基于围合域的林分质量评估方法及系统”:创新提出“围合域”概念,取代传统随机样地调查法。该专利技术通过低空地理信息建模、围合域智能分型与指标加权评估,有效解决了复杂地形下样地可达性差、林内异质性及位置差异导致评估结果不一致等长期困扰问题,为森林质量精准评价提供了可靠工具。

一种基于树团单元的林分混交优化方法及系统”:针对混交造林树种配置难题,该专利技术在于以“树团单元”为基本操作单位,通过解析林内自然混交规律确定基于性状互补的最优混交比,并据此研发了混交林(包括经济林品种配置)造林作业智能化AI决策技术。该方法通过科学配置树种组合与空间布局,能充分发挥种或品种间协作优势,有效规避种或品种间竞争失衡与空间配置不合理导致的资源浪费,可显著提升混交林生态稳定性与经济产出,实现林地资源高效利用。

一种重要水源地林地蓄水效能优化改造方法及系统”:针对水源涵养林多为生态敏感区,改造风险高、效果差而难以推动的技术难点,该专利技术基于混交林调查数据构建多类型“树团构型”并评价其蓄水效能,确定“目标构型”,进而将待改造林地划分为“作业单元”,制定基于“林分干扰阈值”与“预设龄级”的渐进式改造方案。该方案确保在生态安全前提下,将重要水源区的低效林地(如单一针叶过熟林、退化林)稳步改造为高蓄水效能的混交异龄林。

近年来,珍贵树种团队依托“重要水源地常绿阔叶林重建关键技术研究”等课题,基于多年混交林结构与功能耦合研究,已在国内外顶级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10余篇(含SCI一区论文1篇、F5000高影响论文1篇),内容涵盖种间关系、间伐及混交模式效应评价、海拔梯度下林分结构对生产力影响机制等前沿领域。团队通过基础研究与突破性专利技术深度融合,构建了应用导向明确、系统化程度较高的林分结构优化技术体系。目前,团队研发的整套技术体系将在赣南龙井湖水库等典型水源地开展规模化示范,推动针叶过熟林、退化林改造,为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水源涵养功能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此次3项核心发明专利的落地应用,标志着省林科院在森林可持续经营领域实现从理论到技术闭环突破。该成果由珍贵树种团队负责人刘丽婷研究员领衔完成,研究团队后续将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加速技术推广与成果转化,助力全省森林提质增效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释放生态经济双重红利。

Copyright ©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通讯地址 | 江西省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枫林西大街1629号  邮编:330013

联系方式 | 电话:0791-83833728   电子邮箱:jxlkyxb@126.com

  赣公网安备 36010602000063号  |    赣ICP备120010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