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省林业科学院承办的“CEN竹林生态站专业组2024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在井冈山顺利召开
来源:    作者:    时间:2024-12-02 14:59    点击数:
字号:【

11月30日至12月1日,由CEN竹林生态站专业组主办,省林业科学院和井冈山管理局承办的“CEN竹林生态站专业组2024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在井冈山顺利召开。国家林草局科技司一级巡视员李世东,国际竹藤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尹刚强,省林科院党委书记杨杰芳,省自然保护地建设中心二级巡视员郭英荣,省林业局科技处处长谢利玉,省林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黄慧,井冈山管理局党工委委员、副局长、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兰胜华等出席会议。来自国家林草局、全国各地竹林生态站单位及相关科研院所的八十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9CE2D

会议围绕加强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网(CEN)竹林生态站的建设和管理,促进相关领域科学研究交流与合作展开。

C7D3C

李世东就推动竹林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发表讲话。他强调,一是要深刻认识加快竹林生态站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快竹林生态站建设是充分发挥竹林生态系统独特地位和作用、解决自身面临问题,迎头赶上时代发展、应对国际科技竞争,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迫切需要。在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竹林生态站是竹林生态研究的重要前沿阵地,承担着关键的科学研究任务,竹林生态站的重要性愈加显著,必须深刻认识到开展竹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研究的紧迫性,增强竹林生态站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二是加快竹林生态站建设,提升运行管理水平。首先要加快完善布局,即加快新站和已批复未建成站建设,加快完善已建站的站点布局。同时要加强科学研究,研究应集中于竹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演变,评估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更等因素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并关注不同用途竹林的功能提升方式方法,以确保竹林生产的可持续性。其次,要做好竹林生态状况的综合报告和年度报告,为中央政府,为各省级政府决策做参考,发挥决策支撑作用。最后要加强生态站运行管理,即加强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强数据汇交及数据应用。三是专业组要切实发挥引领作用,指导生态站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强化“六个一”的基本功能,即一个工作规划、一个管理办法、一个年会、一个研究项目、一个年报、一个咨询报告。其次要对接国家需求,即加强和业务司局对接,指导每个站要把所在二级区的竹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演变规律研究清楚,围绕“四库”做文章。第三,指导竹林站布局,完善竹林生态站网络。加强生态站建设巡回发展指导,提前谋划指导新建站及升级改造站建设,要立足所处二级区域的生态问题,着眼于其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充分考虑不同三级区域,共同承担起该区域该类型的生态观测和研究任务,坚持全面、系统、分类和特殊的布点原则指导生态站科学布点,根据主导因子进行系统梯度布点,根据植被类型进行分类复合布点,在区域内的一些热点、敏感等特殊关键点进行布点。

58710

尹刚强在致辞中指出,必须以更加科学的态度、更加创新的思维、更加务实的行动,推动竹林生态保护事业迈上新台阶。郭英荣在致辞时就进一步推进生态定位站平台的建设,提出了把握生态定位站的发展趋势、加强生态定位站能力建设、加快生态定位站成果产出等方面的期望和建议。杨杰芳在致辞时表示,将从组建工作专班,高标准完成项目建设;借助生态定位站科研平台,积极吸引招聘高层次人才;依托生态定位站科研平台,大力开展科研创新工作;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拓宽视野,积累经验等四个方面全力打造井冈山竹林生态定位站,并将井冈山竹林生态定位站打造为省林科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兰胜华在致辞时表示此次会议的召开,将为井冈山竹资源保护研究提供新的路径,为井冈山竹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特邀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副主任叶清研究员以《植物功能性状——从个体水平到全球尺度》为题,从功能性状研究的发展历程,到功能性状与植物的生命过程,再到功能性状表征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策略,介绍了不同层次下植物功能性状与植物分布的关系,首次基于功能性状的差异性解释了常绿阔叶林物种在不同生境的分布规律,首次在群落水平揭示了环境变化下植物多度变化的生理生态学机理,最后详细介绍了全球尺度下的植物功能性状的变异与驱动因子,揭示了环境变化下植物枝条导水率的变异规律,发现了气候季节性是水力权衡的关键驱动因子,阐明了植物水力性状与最大树高之间协同关系,证明了木材密度作为植物致死水势的指示性状。

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与科学研究所王辉民研究员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建设与千烟洲站发展简介》为题,介绍了CERN的定位与任务、建设及其发展、运行管理和取得的成就,介绍了千烟洲站1983年建站到2021年设立江西千烟洲红壤丘陵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发展简史,展示了红壤丘陵生态经济综合发展模式——千烟洲模式,最后分享了野外生态站建设与发展的体会。

专家组发言环节,国际竹藤中心范少辉研究员介绍了竹林生态站专业组2024年度工作报告,总结了竹林生态专业组2024年工作并提出专业组2025年工作计划,此外,就竹林站观测点布局的原则进行了相关讨论。江西井冈山、湖北幕阜山、浙江浙西北以及海南三亚竹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进行了典型发言。

安徽太平、福建永安、广东广宁、广西凭祥、贵州赤水、四川长宁、云南滇南、拟建竹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进行了竹林生态站工作交流。来自国际竹藤中心和省林科院的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学术报告交流。

7CB4D

6E89F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参观考察了井冈山竹林生态站综合楼、地面标准气象观测场,井冈山竹林生态站水量平衡场、综合观测铁塔,井冈山竹林生态站大面山竹林复合经济示范区和中国科学院千烟洲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Copyright ©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通讯地址 | 江西省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枫林西大街1629号  邮编:330013

联系方式 | 电话:0791-83833728   电子邮箱:jxlkyxb@126.com

  赣公网安备 36010602000063号  |    赣ICP备12001000号-1